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揭秘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惨败而退(2)

时间:2014-10-23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日军进攻缅甸,中英各怀心思
  
  1941年,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失利。12月,日军先头部队入侵缅甸南部,直接威胁仰光和滇缅公路。鉴于缅甸局势岌岌可危,12月下旬,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召开中英美军事联席会议。会后,有记者问蒋介石,万一缅甸不守,中国政府有能力应付四面受敌的困难局面吗?蒋介石回答说:鉴于亚洲局势日趋严重,我国作出决定,不日将出兵缅甸,与日寇决战。
  
  第二天,蒋介石的谈话被刊登在《中央日报》的头版头条,国内媒体欢欣鼓舞,世界舆论反响不一。《泰晤士报》的评论员五味杂陈地写道:“中国人决心重返缅甸的行为是否表明,昔日白种人在亚洲的统治权威已经破碎了?”
  
  在大英帝国的版图上,缅甸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印缅省,它的战略意义仅仅在于为印度构成一道外围屏障。然而对中国人来说,缅甸却势在必夺,随着泰国、香港在1941年相继沦陷,它已成为中国通往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它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抗战大后方的安危。
  
  英国人虽已无暇东顾,却不愿中国盟友插手缅甸事务。当蒋介石在黄山别墅盛宴款待英国来客时,英方代表韦维尔却当场宣读了一份强硬的备忘录,要求中国军队的入缅人数“不能超过一个团”。
  
  蒋委员长焦灼的心情,英方丝毫不能体会。1942年1月,日军攻入长沙。第九战区炮兵第一旅占据岳麓山阵地,压制敌人炮火。战至最激烈的节骨眼,炮弹告罄。第九战区电告重庆,军令部回答:炮弹尚在仰光待运。同月,从汉阳迁至重庆的兵工厂因缺少钢材被迫停工。国民政府仅有的十余架运输机亦因油料缺乏而停飞。
  
  中英分歧引起了白宫的不安。罗斯福对英国人的短视和自私极为不满。中国人参战不仅对亚洲战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焦头烂额的欧洲盟国也至关重要。只有让中国人牵制住日本,英美才可能集中力量对付德国。
  
  1942年1月14日,阿卡迪亚会议在华盛顿结束。会议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确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战略方针。同时,将缅甸、泰国和越南从盟军东南亚战区中划出来,与中国战区合并,称“中缅印战区”,由蒋介石出任最高总司令。
  
相关文章推荐:
  • 朱镕基的退休生活
  • 杨根思:打退美军王牌师8次进攻
  • 唐武宗千年诅咒吓退日本天皇
  • 毛泽东智退美国航母
  • 刘伯温功成身退的故事
  • 张飞长板桥吓退曹军
  • 陆战队退伍变身火辣模特
  • 夷陵之战:陆逊火攻退刘备
  • 晋文公退避三舍
  • 解密敦刻尔克奇迹大撤退
  • 顶一下
    (9)
    40.9%
    踩一下
    (13)
    59.1%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