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晚清时期琉球王国如何被日本吞并(2)

时间:2013-05-11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事情过去半年多了,来华签订中日《修好条规》的日本外务大丞柳原前光突然在1872年5月11日出版的《京报》上看到了关于牡丹社事件的报道。柳原前光立刻写了一篇名为《琉球人在清国领土台湾被杀害,为鹿儿岛县参考》的报告寄回国内。牡丹社事件本来是中国与藩属国琉球之间的内部事务,可野心勃勃的日本却感到其中大有文章可做。鹿儿岛县参事大山纲良上表日本政府,要求率军出征台湾生番之地,为遇难的琉球人报仇。当然“报仇”云云只是借口,日本人真正的目的是以此试探一下清政府的反应,为侵吞琉球和台湾做个铺垫。
  
  彼时,日本刚刚明治维新,国家尚无多大起色。国外列强环伺,国内矛盾重重,正是内外交困的时期。不过,那时他们已经把中国大陆作为对外拓展的主要目标。入侵台湾,吞并琉球,觊觎朝鲜,正是他们蚕食中国的一步步计划。然而,国力尚弱时他们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借牡丹社事件出兵台湾,正是要看看中国的反应。
  
  1874年5月,日本陆军大辅西乡从道率舰抵达台湾社寮港,与台湾原住民开战。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日本攻下了牡丹社、高士佛社、女奶社等多个土着部落。所谓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在热病侵袭下,日军也纷纷病倒了。
  
  日军虽然已经打上门来,清政府兀自没有察觉。直到英国公使威妥玛致电总理衙门询问此事,清政府才如梦方醒。刚刚签了中日《修好条规》打算共同对付西方列强,日本人就出兵攻打自己,清政府感到十分莫名其妙。恭亲王奕?为此事照会日本时,语气无辜地写道:“此次突闻贵国兴师赴台一事,就其真伪,本王大臣未敢深信其有无,若贵国真有此举,何故不先与我方商议?”
  
  日本政府来华谈判的全权大臣大久保利通硬是说,清政府既然管不了“台湾生番”,他们来管,他们要为自己的属民——琉球人报仇。
  
  清政府第一次见识到了日本的蛮横不讲理。一向在外交上采取息事宁人态度的清政府,为了早点了结此事,竟然与日本签署了《北京专条》。在《北京专条》里,清政府竟承认日本此次为“保民义举”,“中国不以为不是”,并且赔给日本50万两白银,让他们赶紧撤兵。其实若论军事实力,当时日本还不是中国的对手,可清政府花钱买个清静的昏聩想法,却让外强中干的日本头一次挑衅就尝到了甜头。在《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一书中,王芸生先生称此次事件乃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端”。更加被动的是,《北京专条》间接承认了琉球“两属”的性质,为此后琉球问题的交涉留下了隐患。
  
  日本人刚为琉球“强出头”,琉球又来控告日本要吞并它,这不免让清廷困惑。琉球与日本到底是什么关系?清政府决定让即将赴任的驻日公使何如璋好好考察一下。
  
  “听之乎,何以为国”
  
  1877年12月,何如璋刚到日本,在神户港尚未下船,滞留日本的琉球使臣马兼才就乘夜色秘密登舟,哭诉日本欲吞并琉球的阴谋。琉球王在向清朝公使的求救密信中写道:“今日阻贡,行且废藩,终必亡国”。何如璋到达东京后,琉球官员毛凤来等又先后求见,请求清朝出面干涉,以救琉球危亡。听了琉球官员的陈情,又看了他们带来的琉、日之间往来文书的抄件,何如璋看清了日本对琉球阻贡在先、吞并在后的狼子野心。
  
  1878年5月,何如璋通过对日本的考察和分析,向李鸿章和总理衙门写信谈了自己对琉球问题的看法:“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次及朝鲜。否则,以我所难行,日事要求,听之乎,何以为国?拒之乎,是让一琉球,边衅究不能免……他时日本一强,资以船炮,扰我边陲,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不可得。是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犹纾,今日弃之患更深也。口舌相从,恐无了局。然无论作何结局,较之今日隐忍不言,犹为彼善于此。”
  
  相信每位读者读罢何如璋的这段分析,都会倍感唏嘘。因为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日本对中国的蚕食,正是循着这个步骤一步一步进行的。从明治维新初期,他们武力扩张、称霸亚洲的一盘大棋,就已经开局了。
  
  经过对日本的考察,何如璋认为日本财政困难,常备陆军只有三万多,海军不过四千人,新近从英国买回的铁甲舰也都徒有其表,且废藩置县后国内矛盾重重,实在不是中国的对手。不过考虑到清政府自鸦片战争之后一直奉行息事宁人的外交政策,何如璋还是给清政府提供了上中下三策:上策为先遣兵船,责问琉球,征其入贡,示日本以必争;中策为据理言明,约琉球令其夹攻,示日本以必救;下策为反复辩论,或援万国公法以相纠责,或约各国使臣与之评理。这就是着名的“琉球三策”。
  
  在何如璋看来,当然采取强硬措施是最好的选择,但总理衙门却觉得上策、中策都过于张皇不是不动声色的办法。于是他们选择了下策,指示何如璋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决不动武。
  
  1878年9月,收到总理衙门指示的何如璋来到日本外务省,向日本外务卿寺岛宗则提出口头抗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戴东阳告诉记者,当时中国对日本的情况了解很少,准备工作也很不够,何如璋出使日本竟然连个日语翻译都没带。“当时清政府以为,日本已经全盘西化,官方用英语,带上英语翻译就行了。”实际情况与此相差甚远,何如璋跟寺岛交涉了几次都是鸡同鸭讲,说不清楚。不过,汉字大家都懂,何如璋在征得寺岛同意后,给日本政府送了一份书面照会。
  
  10月7日,何如璋把一份措辞强硬的书面照会交到寺岛面前。照会中,何如璋引用历史证明了中国与琉球的宗藩关系,并谴责了日本恃强凌弱的行为。他在照会中写道:“今忽闻贵国禁止琉球进贡我国,我政府闻之,以为日本堂堂大国,谅不肯背邻交,欺弱国,为此不信不义无情无理之事。”
  
  面对何如璋有理有力的照会,日本外务省理屈词穷。他们感到从法理人心上很难解释自己的做法,便抓住照会中“背邻交,欺弱国”等语句,指责这是何如璋对日本的“暴言”。寺岛要求何如璋收回照会,否则一切免谈。
相关文章推荐:
  • 毛泽东如何治理官员“好色”
  • 7万日本妇女沦为美军“慰安妇”
  • 中国人不得不记住的十个日本人
  • 小日本切腹自杀全过程
  • 历史上真实的“日本鬼子进村”照
  • 日本凶残小学生写真爆红
  • 毛泽东为何多次“感谢日本侵略”?
  • 揭秘:古人如何检验新娘的贞操(图)
  • 蒋介石日记如何评价毛泽东
  • 古代女子如何散发性感
  • 顶一下
    (5)
    62.5%
    踩一下
    (3)
    37.5%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