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中国故事 >

1957年毛泽东为何请辞国家主席?

发布时间:2010-12-01 12:36:43 来源: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1957年4月30日,毛泽东率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休息厅,商谈共庆劳动节。毛泽东在讲完了欢迎党外人士提出批评意见后,突然话锋一转,第一次向党外人士公布了他不准备担任下一任国家主席的想法。此言一出,令在场的民主党派人士深感惊愕,会场上一时窃声阵阵。
  毛泽东力辞主席一职
  就任国家毛席两年后的1956年夏,毛泽东就在一次党内会议上披露了他不想担任下任国家主席的意思。此时他身兼数任,力不从心。还是在1956年新年伊始,毛泽东在回寄给宋庆龄的新年问候信中,就曾无奈地感叹“吾衰矣”!
  作为国家元首,在国务外事活动中必须遵守的礼仪形式,令向来不喜循规蹈矩的毛泽东很不习惯。从有了不想连任国家主席的想法后,他曾多次重申这个愿望。1958年初,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再次对与会人员说:“去掉国家主席职务,专做党的主席,可以节省许多时间做一些党所要求我做的事情。这样对于我的身体状况也比较适宜。”
  长期同毛泽东朝夕相处的老战友如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等人,深知毛泽东的脾气秉性,十分理解他的苦衷。他们在党内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和解释工作,终于使党内在毛泽东不连任国家主席的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党外人士力劝毛泽东连任
  毛泽东的想法却遭到了党外民主人士的阻拦。就在天安门座谈会结束当晚,陈叔通和黄炎培联名给刘少奇和周恩来写了一封信。他们认为,现在形势“不可以说国家已经稳固了,况台湾尚未解放,国际两大阵营尚在剧烈斗争”,因此,“集体领导中突出个人威信,仍是维系全国人民的重要一环”,否则,“可能因国内人心的震动,而给以国际间推波助澜的造谣的机会”。
  陈、黄的来信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关注。毛泽东心里清楚,他们来信表达的意图很有代表性,如果解释工作不做好,会引起人们思想上不必要的混乱,甚至误会。毛泽东在信的末尾郑重地写了批语,再次申明了他不担任下届国家主席的理由,并特别指示:“此件需经政治局同意,然后发出。请少奇同志召集一次有100人左右参加的政治局会议,展开讨论一次,取得同意。”
  经过中央政治局在党内外的广泛“透风”和解释工作,中共中央作出《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议的决定》,毛泽东的愿望实现了。
  朱德力荐刘少奇接替
  谁是第二任国家主席的人选,毛泽东没推荐提名,只是说“让别人干!”这个“别人”没明确,又引来党内外人士的猜测。
  1959年4月2日,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其中一项重要的议程就是推举国家领导人的人选名单。经过中央书记处初步酝酿,新的国家主席人选最后集中到朱德和刘少奇两个人的身上。
  按照惯常的做法,毛泽东不连任,由上届国家副主席朱德继任是顺理成章的事。事实上,还在半年前,中央组织部和统战部就草拟了一份第二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国家领导人候选人名单,仍把刘少奇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而没有提国家主席候选人人选。既然如此,国家主席候选人显然就是朱德了。
  朱德看了名单后给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写了一封信:“我提议刘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更为适当……”以后在一系列公开和私下场合,他多次说过自己比毛泽东年长七岁,由他接替毛泽东任国家主席不符合情理,更不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并再三举荐刘少奇。
  中共中央接受了朱德的提议。但由于毛泽东始终未推荐提名,在讨论提名国家主席候选人时,会场出现了少有的尴尬。这时,邓小平站起来说:“都不提,我提,刘少奇!”话音未落,全场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毛泽东对党内一致认可刘少奇为下届国家主席候选人的结果很满意。至此,围绕毛泽东请辞国家主席的风波彻底平息。(摘编自《党史文苑》)

相关文章推荐:
  • 毛泽东如何治理官员“好色”
  • 细数:历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
  • 张学良将军的子女今何在?
  • 宋高宗为何用处女选太子
  • 关于科学家的故事
  • 毛泽东为何多次“感谢日本侵略”?
  • 揭秘:古人如何检验新娘的贞操(图)
  • 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八则
  • 许世友10个子女今何在?许世友子女现状揭秘
  • 如此恶搞塑像,情何以堪?
    顶一下
    (41)
    67.2%
    踩一下
    (20)
    32.8%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