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故事 > 文化常识 >

郦道元和《水经注》介绍

时间:2015-07-18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我国古代有一部记述全国水道的专着,称为《水经》。关于《水经》的作者,旧说是汉代桑钦。如《唐六典》记载:“桑钦《水经》引天下之百三十七,江河在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也说,《水经》为“右汉桑钦撰;钦,成帝时人”。但据清代学者胡渭、全祖望、戴震等人的考证,认为这部书不是西汉桑钦所作,是三国时人写的。
  
  《水经》这部书记述全国水道共一百三十七条,每水各成一篇,简明地叙述了河道的源流及经过的郡县都会的名称,确立了因水证地的方法。不过内容过于简单,错误亦不少。晋代以后为《水经》作注的有两家,一是晋朝郭璞,一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郭璞注今已失传,只有郦道元的《水经注》一直流传下来,《水经》因《水经注》才得流传后世。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生于公元466年(或472年,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死于公元527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北史》和《魏书》中都有他的传。《北史》郦道元传是附在他父亲郦范传之后;《魏书》则为郦道元单独立传。因为他做官“威猛”,他的传被列在“酷吏传”中。
  
  郦道元少年时候,其父郦范任青州刺史(今山东益都县)。他随父前往山东,游历了不少名山大川。后来郦道元在北魏的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做官,又曾出任冀州镇东府长史(今河北冀县)、鲁阳郡太守(今河南鲁山县)、东荆州刺史(今河南唐河县)等地方官吏,到过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西、陕西、内蒙等地。所到之处,注意实地调查,“访渎搜渠”,为他编写《水经注》提供了重要条件。他在《水经注》自序中讲到,他读过不少地理着作,但认为内容都不能令人满意。他批评《山海经》“周而不备”,内容过于芜杂;《水经》“虽初缀津绪,又阙旁通”,即是说,虽然略具纲领,但对很多支流缺乏记载,又不记水道以外的地理情况,认为这些书都不能对全国的地理有个全面系统的叙述。因此,他决定为《水经》作注,以《水经》为纲,写出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巨着。
  
  《水经注》记全国水道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比《水经》增加近十倍。全书四十卷,今存者约三十万字,比《水经》增加近二十倍。书中不仅记述了河道的发源和流向,而且记载了河道经流地区的山岳、丘陵、陂泽,重要的关塞亭障、古城遗址、土地物产、农田水利设施及河道变迁等。对古书记载有分歧的地方,详细考订,加上自己的按语结论。郦道元作《水经注》是很注重实地考察的,如古书中对汝河源的记载不同,郦道元在任鲁阳郡太守时,就曾“令寻其源流”,亲自带人跋山越谷,进行实地考察,终于在“岩障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岖,人迹裁交”的大盂山蒙柏谷找到了汝河的源头。由于郦道元注重实地考察,在不少地方作出了与旧籍决然不同的结论。
  
  郦道元写《水经注》还非常注意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他在注中引用的书籍多至四百三十七种,北魏以前的有关地志,搜罗殆尽。还收录了不少汉、魏间的碑刻。这些书籍和碑刻绝大多数都已亡佚,幸赖《水经注》得以保存下来一部分。因而在今天看来,郦注就显得更加可贵了。另外,《水经注》中还采录了不少民谣、谚语、方言、传说,都是非常可贵的史料。因此,《水经注》一书不仅为地理学家所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学家所重视。
  
  《水经注》原书共四十卷,宋代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经后人割裂改编而成的。《水经注》在辗转传抄过程中,经注混淆,字句错误的地方也很多,经过明清以来许多学者的研究校释,终于使这部传抄讹误的古籍基本上恢复了它原来的面貌。清代研究《水经注》最着名的有全祖望、赵一清、戴震三大家。后来王先谦合校诸家,集其大成,写成《合校水经注》。他在序中说,他研制《水经注》三十年,凡足迹所到的地方,一定要把《水经注》带去,以资印证。此后,杨守敬与其学生熊会贞又以毕生精力撰成《水经注疏》,并以《大清一统舆图》作底本绘为《水经注图》,为我们阅读《水经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关文章推荐:
  • 郦道元简介,郦道元的资料
  • 郦道元的故事
  • 郦道元撰写《水经注》
  • 《水经注》究竟记载多少条水?
  • 郦道元生于何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