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age was saved using lishi54 7.1.2.1052 offline browser on 12/03/18 19:48:11.
Address: http://www.lishi54.com/gs/wcwj/1289.html
Title: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_文臣武将故事_中华历史故事网  •  Size: 33450  •  Last Modified: Fri, 17 Mar 2017 16:52:46 GMT
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臣武将故事 >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

时间:2015-08-06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同治四年二月十三日生于北京一个世代官宦的家庭中,父亲谭继洵是科举正途出身的官僚,官至湖北巡抚。谭嗣同在姐弟中排行第五,最小。他12岁时,他的母亲、二姐和大哥染上瘟疫,在五天内先后死去。谭嗣同也被传染,昏死三天才苏醒。他父亲为此给他取个"复生"的别号。

  

  谭嗣同从5岁起开始读"四书五经",学习作诗填词。少年的谭嗣同聪慧异常,胆识过人,写得一手好文章。从20岁起,历时十年,谭嗣同驰骋西北高原,漫游祖国河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合计路程达八万余里,照谭嗣同自己的说法,是"堪绕地球一周"。

  

  谭嗣同在壮游中曾多次作诗抒怀:

  

  "策我马,曳我裳,天风终古吹琅琅!何当直上昆仑巅,旷观天下名山刀迭来苍茫!""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

  

  甲午年谭嗣同正好30岁,他写了《三十自纪》一文,规划出全面改革中国的方案,还准备全力以赴将此付诸实施。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开始"百日维新"。为了加快推行变法,壮大维新派阵营,光绪皇帝决定起用一些新人来推行变法。于是,在宣布变法的第二天,下令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南巡抚陈宝箴束送黄遵宪、谭嗣同上北京,准备接受授予的新职。但是,未等谭嗣同的大志付诸实现,顽固派们便准备先行下手绞杀改革派了。9月21日早晨,慈禧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并假借光绪帝的名义,请慈禧"训政"。慈禧重掌清廷大权,废除新政,戊戌变法就这样失败了。

  

  政变发生的当天下午,谭嗣同在自己住地与梁启超等人紧急筹商对策。他与大刀王五计议密召"京津健儿"去中南海瀛台劫出被幽禁的光绪,未成;他又与梁启超去找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及容闳等人,准备促请英、美、日驻公使出面"设法保护皇上",结果也落了空。至此,谭嗣同眼看事情已无可挽回,从容地对梁启超说:"我们前几天想救皇上,既已无法可救;今日想救康先生,也已无法可想。现在我已无事可做,惟有死!"

  

  第二天,北京城内风声更紧。谭嗣同知大难即将临头,显得更加沉着坚定,从容地准备自己的后事。他找出自己多年的诗文书信稿本,其中包括《仁学》手稿,来到梁启超避居的日本驻华使馆中,交给梁启超,请梁保管,并要梁早点逃往日本。梁劝他一道出走,谭说:"如果没人留下来,将来如何发展维新;但如果没有死者,又如何酬答圣主。"谭希望梁启超把改革大业继续进行下去,而自己决心为变法、为光绪帝献出生命。

  

  在这危急的时刻,大刀王五也一再劝谭嗣同出走,并自愿做他的保镖。可是谭嗣同决心已定,拒绝出走,并取下随身所带的"凤矩"宝剑赠送给王五,慷慨激昂地说:"大丈夫不做事则已,做事则磊磊落落,一死何足惜。各国变法,无不因流血而成。中国还没有因变法而流血的,今天就从嗣同始。"

  

  谭嗣同作好杀成仁的准备。他在自己的莽苍苍斋里照常每日习文练武。他突然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北担任巡抚的老父谭继洵,必然要受自己牵连,情急之中心生一计:他取出往日父亲寄来的七封书信,烧去信纸,留下信封,再摹仿其父口气与笔迹,给自己写下七封假信,每封都有训斥儿子、反对变法的内容,指责谭嗣同不忠不孝、要和他脱离父子关系等等。信写好后,谭把它们放在屋内显眼处。

  

  9月24日,慈禧下令将谭嗣同与林旭、杨锐、刘光第四位军机章京先行革职,交步军统领衙门拿解刑部审讯。

  

  9月28日下午,慈禧下令不经任何审讯,将谭嗣同等六人斩决。清廷刑部官吏将嗣同等六人提出监狱,从西门出。刘光第等昂首不跪,谭嗣同更是高声指责,场景十分壮烈。

  

  下午三点半钟,谭嗣同等六人被押进刑场。成千上万的人哭泣着为他们送行。有友人为刘光第等送来西鹤年堂药店的鹤顶血,要他们服下,立即昏迷,可以减轻就刑时痛苦。刘光第推开说:"读书数十年,到今天才有用了,拿去。"谭嗣同则悲歌绝命诗: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第一个被杀的是康广仁。当时行刑的刽手所用刀较钝,一刀下去,鲜血汩汩然冒出,脑袋却没有掉下,康广仁因痛苦挣扎,全身衣裤尽裂。

  

  面对这痛入骨髓的惨状,谭嗣同等悲愤而又平静。杨锐被杀后,刘光第将其头捧过来,用纸擦掉血,放回杨锐脖颈处,然后引颈就戮。林旭就刑时,其神色不变。

  

  谭嗣同是第五个被杀。他大踏步走向就刑处,仰天大笑。

  

  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后,清政府还残暴地下令将六人的头颅悬挂在刑场上示众三天,莽苍苍斋的义仆刘凤池于当日午冒险将谭嗣同的无头尸体运回浏阳会馆,以自己的全部积蓄六十两银子购棺装殓。三天以后,刘凤池又将谭的头颅找回,请人缝合尸首,暂时安葬。第二年,刘凤池又护送谭的棺木回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正式安葬。谭墓前的华表上刻着一副对联:

  

  亘古不灭,片石苍茫立天地

  

  一峦挺秀,群山奔趋若波涛

  

  谭嗣同年迈的父亲谭继绚果然因谭嗣同的保护,没有受到更大的迫害,仅被革职回浏阳老家。他因儿子的壮烈就义,思想也受到很大的触动。他对哀哀啼哭的谭嗣同夫人说:"儿呀,不要悲伤,今后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不是我这个曾当过巡抚的老父亲,而是你那为改革献身的丈夫!"

相关文章推荐:
  • 谭嗣同的故事,谭嗣同视死如归
  • 谭嗣同名言,谭嗣同经典名言
  • 谭嗣同简介,谭嗣同之死,谭嗣同绝命诗
  • 谭嗣同绝命诗中的历史典故
  • 谭嗣同诗中的“两昆仑”是指什么人?
    顶一下
    (36)
    87.8%
    踩一下
    (5)
    12.2%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