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刘继兴专栏 >

毛泽东博大精深的地名学问

时间:2011-08-29 责任编辑: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事事留心皆学问。古今中外,没有一个领袖能像毛泽东那样,地名知识那么渊博;且善于因地、因时制宜,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毛泽东每到一地,都要索取地方志阅读。阅读地方志、读地图是他最大的嗜好。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每遇到初识的同志,通常会问其贵乡何处,有时还会将此乡来源和典故作一番解释。
  
  “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吗?”
  
  1955年,毛泽东主席到上海视察,游览在黄浦江上,毛泽东突然向陪同人员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吗?”在场的上海人,无言以对,谁也回答不出来。毛泽东说:“应该有。”
  
  毛泽东的话,如同在黄浦江中投下一块大石头,于是上海市开始寻找这个不为人知的下海。找来找去,还真的找到了。在虹口区发现一座叫下海庙的小庙,位于昆明路73号。据史料记载,下海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庙小故事多。上海人通过这座小庙破解了上海、下海的由来。黄浦江的“浦”,在吴方言区原意是小河,多指人工河。宋代为解决吴淞江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大约每隔五里开通一条进入吴淞江的水道,这种支流水道称为浦。吴淞江两岸共有18个浦。当时,吴淞江现在虹口区海门路一段,南岸有一个浦,称作上海浦。与上海浦相对着,北岸有个浦,叫下海浦。
  
  上海之名起源于上海浦,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一下子繁荣起来,竟然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都会之一。
  
  下海呢?明初,因吴淞江河道已经严重淤塞,另外开挖了一条新河,这条河大致是现在的苏州河下游。于是,下海浦被抛弃了。清末,黄浦江西岸被辟为租界,兴建船坞、码头、堆栈、工厂,下海浦渐渐淤塞。1922年,下海浦被完全填埋了。原来的下海浦变成街路,就是现在的海门路。下海没有了。只有一个残破小庙——下海庙,记着它的往事。(《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你很有胆识,敢从子午谷走出来”
  
  1931年12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会见国民党二十六路军派往中央苏区和红军总部联络的中共地下党员袁血卒。据袁血卒回忆:
  
  毛泽东在谈话中问他:“你是哪里人?”我说:“陕西宁陕人。”“噢,宁陕是个军事要地。县内有个子午谷,你知道吗?”我笑着答道:“知道,我家就在子午谷。”毛主席颇有兴趣地说:“《三国演义》里描写诸葛亮从汉中伐魏,魏延建议从子午谷出兵,奔袭长安。诸葛亮批评那是冒险,没有采纳。司马懿就比诸葛亮高明些。他认为,孔明先生要是从子午谷出兵,长安早就被汉家占领了。你很有胆识,敢从子午谷走出来。”一段话又把大家说笑了。(《我和毛泽东的交往》,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4页。)
  
  “侯马是一个好地方”
  
  1937年4月,毛泽东在延安初见来自白区的彭真。当彭真介绍自己是山西侯马人时,毛泽东说:侯马是一个好地方,春秋晋国在那里建都,汉朝周勃封绛侯于此。(盛巽昌:《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杨六郎在清凉山‘坚持抗战’”
  
  入秋后的一天上午,毛泽东来到抗日军政大学三大队的院子里,这时全校同学正集合欢送二期的部分同学到前线去。毛泽东向大家分析了当前的抗战形势,对二期的同学作了许多指示。最后,他向三大队这边走了几步,对大家说:“你们来到了延安,很好,我们欢迎你们。”毛泽东扬起手,笑着向四周指了指,说:“你们别瞧不起延安城这个清凉山,知道么,宋朝杨六郎还曾经在这里‘坚持抗战’呢!”会场顿时活跃起来了。(《回忆毛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9月版)
  
  “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
  
  1938年6月,加拿大胸外科医生白求恩来到晋察冀,聂荣臻在五台山金刚庵迎接他。白求恩告诉聂荣臻,他离开延安的时候,毛泽东专门同他谈了话。毛泽东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毛泽东还风趣地对他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白求恩到了后,曾对聂荣臻说,你这个鲁智深,同那个鲁智深可不一样哟!鲁智深醉打山门,把寺庙破坏了,你却保护了五台山的庙宇。(《聂荣臻回忆录》(中),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
  
  1948年4月初,毛泽东一行在途经山西五台县的台怀镇时,不仅在此住宿了一夜,还参观了寺庙。参观过程中,毛泽东等看望了这里的住庙僧尼,同他们谈了话。他不仅详细询问了五台山寺庙的建筑史,而且还颇有兴趣地向他们打听鲁智深和杨五郎,问他们在哪个寺庙当和尚。(《毛泽东与佛教》,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年版)
  
  “杨虎城将军也是黄龙山上毕业的”
  
  1940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窑洞见到和周恩来同来的师哲。
  
  毛泽东问师哲:“你是哪里人?”“韩城人。”“噢,你和司马迁是同乡。”这句话像一只灵巧的金手,一下子就找到了我们交谈的话题,激起了我万千思绪。
  
  接着,毛泽东谈到龙门在韩城县境内,“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的出处;讲了黄龙山脉自西向东,绵延到韩城县境内;解释了黄龙山命名的起因,它的山势、土壤、物产,并指出延安以南的崂山也属黄龙山脉。
  
  师哲说:“小的时候听年长的人说过,‘黄龙山是土匪窝子。’”毛泽东笑了笑,诙谐地说:“杨虎城将军也是黄龙山上毕业的。”(《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增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4月版)
  
  “中国有两个嘉定”
  
  1942年4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为召开文艺座谈会做准备,曾邀请作家曹葆华等人谈话。
  
  “你是什么地方人?”毛泽东在询问了姚时晓之后,又问曹葆华。“四川嘉定人。”毛泽东点点头,说:“中国有两个嘉定,一个在四川,一个在江苏。四川的嘉定是一个水陆码头。”
  
  “是的。”曹葆华睁大了眼睛,有点惊奇了。他没想到,毛泽东对他的家乡居然还知道得这样清楚。由于谈到了四川的嘉定,很自然地又谈到了成都。曹葆华饶有兴趣地对毛泽东说:“成都有几个有名望的士绅,叫‘五老七贤’。”
  
  这时毛泽东举起右手来,伸开手指,饶有兴趣地问道:“哪‘五老’?哪‘七贤’?”曹葆华说了一个名字,毛泽东就弯下一个指头,又说出一个名字,他又弯一个指头。但毛泽东弯了两三个,就不动了。因为曹葆华支支吾吾,已经说不出更多的名字来了。(《毛泽东与名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你知道‘九江’这个地名的来源吗”
  
  1942年夏天,毛泽东在延安邀请几个漫画家到枣园他的住处谈话。
  
  在有几棵高高的枣树的院子里,围着一张桌子,摆了几把椅子。毛泽东就在这里接见他们。毛泽东这天穿着洗得很干净的蓝布制服,戴着八角帽。同他们一一握手以后,毛泽东首先问他们是什么地方的人。有一个漫画家说是九江人。毛泽东就问:“你知道‘九江’这个地名的来源吗?”这个漫画家小时候听到过这样的传说——有九条龙原来在地下,后来变成了九条江。他以为这是封建迷信,毛主席不会是指它,就说他不知道。想不到毛泽东讲的正是这个传说。使他感到惊异的是,毛泽东把手指举起来,说了一条江就弯下一个手指,一条江一条江的名字他都记得很清楚。(《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相关文章推荐:
  • 朱元璋妒嫉有学问的人
  • 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地名
  • 喝水的禁忌 喝水的学问
  • 北京有趣的地名与朱棣
  • 为人大须学问
  • 北京地名与朱棣
  • 朱棣和北京地名
  • 一个数学问题
  • 一头学问渊博的猪
  • 地名妙对结良缘
  • 顶一下
    (10)
    90.9%
    踩一下
    (1)
    9.1%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