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中华历史故事网www.lishi54.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军长征故事 >

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16-09-30 20:45:27 来源:中华历史故事网 点击:
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
  1933年10月,国民党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途中,敌人围追堵截,短短的三个月里,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万多人,损失过半。针对这种危急局面,毛泽东同志向中央政治局提出建议:放弃去湘西的原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得到了王稼祥等中共领导人的支持。
  
  同年12月,红军进入贵州黎平。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作出《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议》。会后,红军挥师西进,1935年1月2日红军开始强渡乌江,7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的“左”倾错误进行分析和批判。会议通过了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发言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了总结。
  
  会议肯定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会议对中央和军委领导成员进行了改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会后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人以无私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高尚情操,四渡赤水,抢渡大渡河,抢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有诗为证:
  
  大转折
  
  ──纪念遵义会议
  
  烟雨潇潇
  
  长征路上寒凄切
  
  寒凄切
  
  赴湘西险阻难越
  
  危急关头避堵截
  
  遵义会议好决策
  
  破顽敌大转折
  
  振兴民族艰苦卓绝
  
  何俱西风凛冽
相关文章推荐:
  • 遵义会议谁投了“关键一票”力挺毛泽东
  • 遵义会议介绍,遵义会议简介
  • 遵义会议背后的故事:“一边倒”批评博、李错误
  •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前后
    顶一下
    (6)
    85.7%
    踩一下
    (1)
    14.3%
    推荐
    •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

    • 红军长征故事:半碗青稞面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